專欄連載Column

2025-04-01

第124期 與男子選手同場競技的 職業生涯初起步

從1987年入選國家隊,一直到1991年的香港女子公開賽,那五年內我代表國際四處征戰。1991香港女子公開賽是我披上國家隊戰袍的最後一場戰役,那一年我在最後一洞抓下老鷹,成為海峽兩岸三地表現最優秀的選手。冠軍被南非球員帶走,我則拿下個人亞軍。也算是幫自己完成了人生業餘生涯大事,劃下了句點,朝高球生涯的下一個階段前進。

同一年,我成為職業高爾夫運動員。當時台灣職業女子選手人單勢薄,一年只有少少的幾場賽事。所以在轉入職業後,新手上路的我硬著頭皮在職業賽的第一場,就報名參加了台灣男子巡迴賽的南投公開賽。在我參加各式各樣賽事的高球生涯中,站上同一個梯台挑戰男子選手,是非常特別的體驗。

當時我還很年輕,雖然身材不突出,但開球距離也在260 碼以上,可說是初生之犢不畏虎。我記得當時的報章雜誌還特別撰文報導:女子職業新秀曾秀鳳,和男子球員同場競技,她以149桿(76、73)進入決賽,非常可喜,將可獲得職業生涯的第一桶金。哈哈,這就是我職業生涯的處女秀。

那一年我一路參加了南投、高雄、新竹和淡水公開賽四場比賽,但只有南投那一場打入決賽,最終排在第41名。不過,我並不氣餒;因為我知道成功需要吸取更多技巧與臨場經驗,這些參賽的歷程都是最珍貴的成長養分。能參加男子職業賽事真的很幸運,近百人的參賽選手球技都比我好,能產生惕勵作用。在比賽過程中近距離觀摩學習多為師執輩的對手(也會有幾位台灣傑出的業餘男子選手),讓我從中受益匪淺。比賽中如果我發生錯誤或稍有疏失,前輩們也都不吝給予指導。雖然常常打完18洞之後,都得很不好意思地跟記者說我今天又打了一個90有找的成績,真歹勢!記憶中最後一場在淡水的第一天,我打出了87的高桿,只能尷尬地自嘲一番。不過,所有人都給我滿滿的鼓勵,稱讚我勇氣可嘉。這段和男子選手同場競技的經歷,讓我的人生充滿著不一樣的故事。

在我開始學球的人生故事裡,總懷抱著不願意放棄的念頭。即便迎著各式各樣的難關, 我總是逆風而上,給自己有一個機會去挑戰,不管結果是輸是贏。現在已經退居第二線的我,每每看到青少年為自己打拼的那一瞬間時,總是感動不已。讓我深深感受到:我們真的好愛這個運動。

曾秀鳳
1968年出生。1991年轉入職業,征戰日巡創下連續11年取得種子資格紀錄,職業生涯共獲得13座冠軍。2015年自賽事退休後致力於人生新目標 – 高爾夫傳承。目前擔任臺北城市技科大學助理教授。